Search

社評:保就業有必要須着眼新經濟- 20200918 - 社評 - 明報新聞網

economifgg.blogspot.com

失業人數增加5800

就業不足17年新高

據統計處數字,6月至8月本港總就業人數增加約3400,至約364萬人,雖然失業率未上升,失業人數還是增加了5800,至約24.8萬人;另外,就業不足率上升了0.3個百分點至3.8%,這是17年前SARS之後新高,人數則增加約1.3萬,至約14.9萬人。從失業人數和就業不足所見,本港就業情况實際上「惡化」。

本港第三波疫情始於7月上旬,政府隨即收緊社交距離措施,各行百業經營再遭重擊,例如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,即零售、住宿及膳食服務業,合計的失業率較上次微升0.1個百分點至10.9%,是SARS後的高位,多個其他行業就業不足情况惡化,尤其運輸業、保險業及教育業。就業市場數字一般滯後,特別是新冠疫情揮之不去,昨日本港6宗本地確診個案,有3宗不明源頭,正值疫情紓緩放寬社交距離規管之際,說明疫情有反覆隱憂,對就業市場構成的衝擊,不應掉以輕心。

新冠疫情以來,政府先後投入約3000億元,救人救市,這筆巨資相當於本港GDP約11%,其中三輪抗疫基金投入超過1000億元,支援受重創行業,使它們暫時不致結業或裁員,結合其他措施,對穩定就業市場,起到一定效果,否則失業率不會停留在目前水平。不過,第二期保就業計劃與首期比較,約有7000個僱主不再申請工資補貼,是否他們捱不住已經倒閉,抑或避免受規管,準備裁員,下次就業市場數字將會反映出來。

經濟前景與就業景况息息相關,即使年底或明年初新冠疫苗投入使用,全球或許需數年才可以完全擺脫疫情困擾,因此中長期而言,政府在濟民紓困保就業方面,很大可能仍須投入資源。政府原有約1.1萬億元財政儲備,現在剩下約8000億元,考驗着政府如何善用資源發揮最大效益,使香港渡過今次難關,甚或在危機中掌握機會。預期未來數年,本港財政收支也不會充裕,資源有限之下,政府需留意兩方面。

首先,保就業計劃為求快捷簡便,申請門檻很低,容易出現不公平等爭議,政府資助行業對象需要精準,盡力防止濫用,若有僱主取巧走法律罅,應該嚴肅跟進。其次,政府應有前瞻思維,對新經濟領域投入資源,掌握疫後可能出現的經濟景况。

疫情揭示科技重要

新經濟苗頭已顯現

政府先後推出三輪保就業計劃,使企業盡量不倒閉、不裁員,絕對有必要,設若政府不介入,短時間有大量市民失業,衝擊社會穩定,這是失職。不過,這種緊急資助只能達至一個效果,就是阻止失業大軍不會即時急增,保住就業數字不致過度惡化,對於所屬行業和打工仔沒有增值效果。事實上,須注意當新冠疫情受控,經濟活動恢復之後,一些傳統行業、工種是否還會存在,是一個疑問。

同樣地,新冠疫情影響所及,迄今所見科技在實用上一枝獨秀,例如疫下人與人之間減少接觸,遙距開會設施需求湧現,網購等業務急劇增加,類似現象揭示疫情落幕之時,一些工作崗位、行業以至產業將冒起,成為新經濟組成部分。新冠疫情突顯應用科技的重要,若未能把握,競爭力將會落後。審視目前投資市場資金走向,可見端倪。

近年,本港競爭力滯後,與科技領域未能與時俱進有關。以「聰明城市」又或「智能城市」(Smart City)為例,行政長官在2015年施政報告已經提出來,並以九龍東為試點,研究可行性,但是5年過去了,不知道有什麼進展,抑或已經不了了之?新經濟是未來,即使傳統經濟領域,在科技衝擊下,也需要改弦更張,才有望生存。新經濟、應用科技亟需新基建,內地應對疫情,視新基建為投資重點,例如加快全面鋪設5G基站,就是為開展新經濟部署。下月中旬,特首林鄭月娥將提出她的第四份施政報告,如何帶領香港走出疫情,固然重要,如何掌握疫下折射出來的新經濟苗頭,同樣重要。香港必須掌握未來,否則會更加滯後了。

■歡迎回應editorial@mingpao.com




September 18, 2020 at 03:37AM
https://ift.tt/2FQ3jZq

社評:保就業有必要須着眼新經濟- 20200918 - 社評 - 明報新聞網

https://ift.tt/3ddfeez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社評:保就業有必要須着眼新經濟- 20200918 - 社評 - 明報新聞網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